生活扑面而来,疫情渐行渐远。我们正展开双臂,拥抱2023年的每一抹新鲜的阳光,与辛酸的过去挥手告别。这一刻,我们是幸福的。我们重新收拾行囊,踏上返乡的路。
家,是灰心者的光,是失味者的盐,更多的时候,我们与家共存亡。道路千千万,但回家的路只有一条。每到年根儿,国人的脚尖儿和心尖儿,都不约而同地朝向同一个方向——家。
然而,三年来,家是个遥远的词汇,它通常只存在于模糊的童年,存在于手机两端的无尽想念。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有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,这是我们的共识。为了今天的回家路,我们处心积虑,苦熬三年。大疫不过,不敢回家,大疫过了,今非昔比。我们正在被现实和情感撕裂。
在2023年春节近在咫尺的这些日子,店铺开了,交通回暖,人气升温,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久违的市井气。我们的肉体和灵魂,彷佛从死神手里来了又回。家的距离,也随之被宣告拉近,我们足以有勇气问声:“故乡,你好!”
新春将至,中华网辽宁频道采访了各个行业的辽宁人,有医护人员、创业者、学生、国企职工,他们都对家乡心怀希冀,对未来怀揣美好。他们已然熬过寒冬,跨过人生的失意低谷。在他们早已打点好的行囊中,盛装着一颗颗焦灼不已的心,挂记着父母的白发、儿时的玩伴……其实,难以自控的夜间的思绪,早已飘然先至。
阳光洒满回乡路,光阴不觉已数年。车票已买好,归途已启程,我们用微笑混着泪水,掸去风尘,推开家门,发现依然是笑脸盈盈,依然是乡音萦绕,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与旋律,依然是合不拢的嘴唇。我们会发现,我们终于回来了!
听听,这些辽宁“回乡人”如是说——
高玮瞳(在读博士,25岁):
我头一次离家这么远,以前一直在沈阳念书,这也算为了学术理想一路南下,又因为疫情,一直被封在寝室,没回东北,真的很想家!我家是锦州的,太想念空气中的“烧烤味”了,外面的烧烤终究是差点儿意思。说起憧憬,我2023、2024、2025、2026年的愿望都是一样的,那就是顺利毕业!还有就是兔年不“秃”。唉,我头发已经掉得比以前多多了。
陆寅婕(护士,24岁):
自从做护士以后,过年期间我就没回过家,今年看情况,有时候会有一种无力感吧,很想抽时间陪陪家人。最近情况比较特殊,每天一睁眼就是干不完的活,有时候也会质疑自己选的这条路,但看着自己的病人,病情一点点好转,成就感油然而生,一切就都是值得的。一路走过来,最感谢的还是我奶奶,她总是那么一如既往地支持我。2023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她身体健康,对我而言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廉雨(金融行业从业者,25岁):